只要看过那些抗战、解放战争的剧,主角总得有点“金手指”——以少胜多、逢凶化吉、死里逃生,甚至一仗下来连都能打成精英营。多数网友一笑而过,这不是神剧是什么。可真有人,做到这一步不止,九次特等功,军史头一个,放到今天怕是真没哪家导演敢真拍——怕观众一句“离谱”拍桌子。
张英才,这名字明摆着,咱们熟悉的不多,但他干过的事,放在部队,都是顶流级别的传奇。山西万荣,旧名万泉,他家原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孩子。生不逢时,一睁眼就是全国闹腾。十几岁,鬼子烧房点炕,种下庄稼给糟蹋,村口那些被刺刀扎翻的街坊,愣是把他逼成了血气方刚的愤青。
1939年,自己一脚踏进八路军晋西支队的小队里头,打得最苦的那些年,啥都能干,既是传令兵,又是土工作业,后晚上还是特务连尖兵,一路顶到最前头。第一回和鬼子硬碰,就是白刃肉搏,日军飞机轰炸,队伍散了,命悬一线。手里光荣弹都攥得紧紧的,真就准备拉响和鬼子一块走,要不是后边的战友顶住,估摸着那回就交代了。
他身上那股子劲儿,不管打成啥样都不叫苦,满身灰一抖,就接着上。太岳军区那仗,裂口子、下死手、拼刺刀,后来他带的队伍谁都不敢小瞧,成了“山野猛虎”。百来号还敢撕开日军“铁桶阵”,鬼子愣是追着打了二十多波都没撕下来。一仗下来,自己的连损失大半,仗硬打赢了,敌人被收拾三百号。他们仗打得干脆,小道上一说九连,前面自带“铁”字,张英才的名头也压不住了。
后来,仗换成了打国民党,上党战役他就成了尖刀连长。那年抢占长治要道,敌军包了好几圈,他打了个“梅花桩”,突围插进去,左躲右闪,连夜反复变阵地,两天硬抗连续几十波冲击,队伍几乎都替部队买了时间。
再说到淮海战役,那时候他已是营长,带着五百多人踢进小张庄,你问我五百多人多不多,看上去不算小队,可对手是黄维五大主力里顶得上号的两个团,装备还有个绰号“老虎营”盯着。整个阵地全是炮弹坑,能站人的房子没一间,烟雾缭绕,地上黑黑的,连夜张英才就跟大家合计了,要怎么能且守且攻。
布置下去,别人都等敌人打上门,他倒是先给人家来了个劈头盖脸,主动进攻支棱起来。几乎同步建防御工事,前一秒攻出去,后一秒就扒着土修工事,等着大反扑。黄维兵团哪见过这路打法,飞机、坦克、火力轰,对面没个怯场的,全队分头乱扔烟雾弹,把敌人轰炸搞得眼花缭乱,还直接利用敌人自家修的掩体反杀。兵书里哪写过这些,全凭实战里头脑子和命下去扔。
就是这样,每次大仗都成了别人书里的英雄模型。战后,特等功,特等战斗英雄,不夸张,这种级别的奖章谁拿过?一等功难如登天,能连拿九回,历史里头挑不出第二个。他在军队的地位,几乎和团、师级别的“偶像”差不多,后来当参谋,带兵成团长,师长,副军长,群众眼里的大英雄。张英才这个名字,不用解释,就是牌面。
张英才还有两样东西,怎么都忘不了。其一是战场上的那些生死关头,其二就是和主席、副主席那些相逢的瞬间。建国后头一次见到毛主席,青年代表身份,去匈牙利参加国际大会,回来毛主席亲自接风,看着主席那双大手,回忆能掉泪。再后来,全国战斗英模,第一届人大代表,人民大会堂投下选票,小插曲也来了——林彪、刘伯承等几位大领导坐台上的,票没发到手里,现场局促。张英才从部里拿票,小跑着递上去,这一跑不稀奇,他当初参军就是刘伯承部下,如今大会上给老首长送选票,这缘分老天写剧本都没敢这么编。
队伍过硬,人更难得。张英才身上就一个劲儿,啥都挡不住。家里孩子也不落下,一个女儿创新业绩,成了全国第一位作战女参谋、第一批女指挥研究生、全国第一位女装甲副团长。张家的故事,延续了军队魂。想想,家里一桌吃饭,不聊点打仗都不行,全家军人,承的都是张英才身上传下来的那股子“死磕到底”的劲头。
有人问,他的事迹为啥至今没人真拍?原因太多,怕主角开挂太明显,怕观众带不进去,可真放进历史大背景,张英才们全靠硬仗里磨出来的那点人性的烈火。放到今天,谁还敢说自己经历过那种九死一生的场面,一辈子里头都值了。
战争里,他是被推上命运关头的人,死生之间选没得选。队伍走到刀口,他在队伍前面。那些英雄史册,不是拍戏写小说拼出来的,是真刀真枪活生生推出来的。张英才那九枚特等功,没人重复得到,是那个年代用命换出来的英雄标准。所有当年闻名的“铁九连”“钢铁营”,到了他身上,就是实打实打过的证明。只有真正走过一遍生死的人,才明白什么叫历史,什么叫信仰,什么叫传承。
时代换了,仗打完了,这帮人的事迹,怕是永久拍不出真味道,可咱们后人一遍遍看着,念着,知道这片土地曾经出来过这样的人物,心里就多了一分底气,不信,那九次特等功的纪录,放今天,谁还能破。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股票配资的流程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