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是一部2025年暑期档的现象级动画电影,截至8月31日收官以豆瓣8.5分的成绩斩获14.55亿票房,获暑期档票房亚军,打破了《大鱼海棠》保持9年之久的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跻身中国影史动画票房第八。影片中大量场景直接取材于山西古建,巧妙融入了山西方言民俗,充满了浓厚的“晋味”。而在情节上,它以《西游记》为母本又另辟蹊径,通过无名小妖的冒险旅程引发了无数“打工人”共鸣。
电影的优点非常明显——优质的二维画面、流畅的动画设计、本土化的视觉风格,以及最为人称道的“故事从普通人出发”。在此之上,贴近当今现实的多重隐喻安插在电影各处,不仅为电影本身提供了更广阔的解读空间,也进一步加深了与无数观众的情感共鸣。称赞这部电影的观点在网络内外都已足够丰富,而笔者更想说的是通过电影整体与电影局部两种视角探索影片更进一步的可能。
电影整体的剧情设计是一目了然的:小人物逐步觉醒,最后“爆种”击败大反派。然而,这样的设计可以是日本1986年《圣斗士星矢》的“小宇宙爆发”,可以是美国2008年《功夫熊猫》的武学顿悟,也可以是我国2010年《果宝特攻》的“黄金升级”。众多优秀作品对这一设计的采用证明了它的有效,却也证明了它的过分常见。如今,它可以作为骨骼,但需要加以更丰富的情节补充作为血肉——《浪浪山小妖怪》在这方面还有升级的空间。另外,小猪妖一行在“取经”之路上遇到的一切问题,似乎总有早已设置好的或者突如其来的解决方案。比如缺少取经人的服饰,就恰好有老僧人招待赠与;打不过修炼多年的鼠妖,就正好有一个力量强大的同伴猩猩怪;想救出孩子们有人知道路,想伪装成黄眉怪就能赶上黄眉怪脱衣服……在以上种种情节当中,影片一直想要突出的“现实色彩”“普通人视角”就显得不够突出。
展开剩余54%从电影局部的视角来说,最值得讨论的应当是电影的主旨期望。《浪浪山小妖怪》的主旨继承于原作《小妖怪的夏天》,即“走出浪浪山”,打破囚笼,追求自由。然而在电影中,“走出浪浪山”与最该体现主旨的高潮部分却关系并不紧密。这种不紧密首先体现在高潮的产生原因上,实际上,给予小猪妖战斗理由的并不是“走出浪浪山”的念头,而是为了拯救孩子们的正义感,正邪之争反而构成了这场最后的战斗的最主要矛盾点;这种不紧密还体现在高潮的进行逻辑上,小妖们对战黄眉怪失去灵智的结尾映射在现实,很难说是一种“走出浪浪山”的体现。“浪浪山”可以是不公的职场环境,可以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可以是迷茫的未来规划,但唯独不能是黄眉怪。因为浪浪山是一座山,而山从来不与别人战斗,它只是客观的存在在那里,人们可以尝试翻过它,也可以尝试移开它,但永远不能在它面前耗尽生命,却说自己战胜了它。
在一些古早的动画当中,总有这样的经典桥段:生死存亡之际,主人公们情感激荡所流下的眼泪带着友情、梦想等等化为了强大的力量,最终带领主人公获得了成功。《浪浪山小妖怪》的故事就有点像这滴“眼泪”,情感真挚而炽热——小妖怪们背负着现实生活的影子,带着从制作人员到观众们的同情、期望与支持不断前行,所作所为传递出了当代许多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深深向往,鼓舞人心。可只依靠这滴“眼泪”,观众们不会像动画中一样突然获得突破绝境的力量,因为浪浪山毕竟是座山,而山不相信眼泪。但也恰恰是这滴“眼泪”的失效,说明《浪浪山小妖怪》与那些古早动画不同,《浪浪山小妖怪》主动维系着自己与现实的链接,积极承载着现实的重量,因而才使这滴“眼泪”从动画的天空落入现实的土壤,失去了曾在虚幻中的奇效。这固然证明着不足,但也更证明着勇气。它做得不完美,却仍无畏地为国产动画开辟了一条贴近现实的发展新道路。
银幕之内的浪浪山小妖怪们已经走出,而要离开银幕之外的浪浪山则需要我们做更多,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探索与坚持,需要我们在强烈期望之外的积累与自我追求之上的目标,因为尽管山不相信眼泪,跨过山的旅途却可以从眼泪开始迈步。
□李牧阳
发布于:山西省股票配资的流程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