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张静解读
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七十七位诗人,全部都是男性吗?三百一十三首诗中,有没有女性之作呢?如果说有,那么唯一一首最有可能的作品,就是杜秋娘的《金缕衣》。也有人认为《金缕衣》是中唐时期的一首流行歌曲,作者已不可考,元和年间的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宴会上演唱。总而言之,杜秋娘与《金缕衣》的流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那这位杜秋娘,究竟何许人也?杜牧专门写有一首长达一百一十二句、六百七十二字的《杜秋娘诗》,诗前还有一段小序,交代了杜秋娘的身世。金陵女杜秋,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颇有才情,“与唱《金缕衣》”。唐宪宗时,李锜获罪,杜秋被籍入宫中。等到穆宗即位后,杜秋又作了漳王傅姆,专门负责保育漳王李湊的生活。漳王因罪被废削,杜则回乡,穷老无依。
也许因为出自女性之手,或发于女性之口,《金缕衣》是《唐诗三百首》中最口语化的一首作品。前两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都以“劝君”起句,而且第四个字都是“惜”;后两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都有“花”字、“折”字,这样全篇就形成了反复咏叹的节奏。前两句的“莫……,须……”与后两句的“须……,莫……”的句式也构成了回文式的回环效果,呈现出民间歌辞的特色。
此诗还有不同于以往写作模式的别致之处,那就是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使用譬喻。一般说来,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用在诗的发端,绝句也通常是先景语后情语。不知是女性受男性书写习惯的影响较小,还是对传统模式的有意突破,此诗一反常例,先情语后景语,使主旨更为醒目。
而对本诗主题,历来有不同的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了歌女示爱,有人从中读出了及时行乐,有人从中读出了珍惜光阴。但如果考虑到全篇“莫……,须……,须……,莫……”的句式贯穿全篇,则难免使人联想到《孟子》所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生本就匆促,取舍尤为重要。
本诗没有用“行乐须及春”“老大徒伤悲”一类成句,而仅仅以花为喻,那么人与花之间又有怎样的可比性呢?诗末以“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作结,没有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或许更生动形象地引发了大家对生命的反思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的流程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